安博app官方网站APP

人民日报:电影《天工苏作》展示非遗魅力光影叙述千年匠心

  习指出:“历史背景和文明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只归于咱们这一代人,也归于子孙万代。”6月11日是我国2022年文明和自然遗产日。近年来,我国实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非遗活化使用。无论是文物节目刷屏网络,还对错遗好物圈粉年轻人;无论是老手工跨界立异,还对错遗走进校园讲堂……现在文明遗产日益衔接现代生活,开放诱人光荣,拥抱更宽广的未来。

  今日,咱们把目光投向文明遗产范畴的生动实践,在代代看护和与时俱进中感触生机生机,坚决文明自傲。

  双手拿起雕刀和剪子,通过揉捏、蒸煮、上色、造型等数十道工序后,镜头全部,一个个绘声绘色的卡通形象点心就出现在了碗碟上……本年71岁的董嘉荣是苏式船点的“头牌”,曾代表我国在国际大赛上夺得金奖。但是,十几年前一次病后,他的手就一向抖动得凶猛,再也没有做过船点。4年前,董嘉荣获邀参与江苏姑苏首部以非遗为体裁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的摄制,他快乐得一宿未眠,从头捡起老手工。

  姑苏市文明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李红介绍,2014年,姑苏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构思城市网络”,成为全国际“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以此为关键,姑苏市文旅局与姑苏广播电视总台协作,推出了纪录电影《天工苏作》。90分钟里,苏式船点、宋锦、核雕、灯彩、香山帮传统修建营建等9项姑苏传统工艺先后上台,12位身怀绝技的苏作传承人变身荧幕“主角”,展示美轮美奂的非遗盛宴。首映以来,《天工苏作》已在全国56座城市轮流上映。不久后,影片还将登陆纽约、多伦多、悉尼等全球多地的干流院线。

  对电影里的非遗传承人来说,这不只是一次难忘的“触电”之旅,更坚决了他们对非遗开展传承的决心。

  用的是上好的江浙丝绸,扎的是园林亭台楼阁,画的是吴门水墨丹青,一排排蕴含着丰厚历史背景和文明的苏灯将夜晚装扮得五彩斑斓。电影镜头里,年近耄耋的姑苏灯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沉浸在自己打造的缤纷国际中。但荧幕以外,这个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一度濒危。汪筱文回想,跟着经济的快速的提高,姑苏灯彩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界,此前,整个姑苏能制造高水准灯彩的只要寥寥数人。不过,跟着《天工苏作》的上映,有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邻近的中小学也约请他去讲课。现在,汪筱文每个星期的固定讲课就有28节。

  而关于观众来说,《天工苏作》好像一座非遗展馆,在桨声灯影间叙述着一个个温馨动听的姑苏非遗故事。“看完今后想去姑苏学手工,电影能让更多年轻人酷爱非遗。”一名观众兴奋地说。